2007年10月23日 星期二

很模糊的解釋

NGO(non- 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)非政府組織
及NPO(non-profit organization)非營利組織一般被合稱做第三部門,
他們要先是個合法存在的組織,所以竹聯邦幫不算,
並且是以利他主義,或志工精神而存在。
可以財團法人或社團法人的名義成立,
不同的是資金設限門檻。

NDC (non-distribution constraint)被翻譯成不分配盈餘原則,
指的是當非營利組織不以營收為目標的前提之下仍獲益,
那麼所得就得依不分配盈餘原則,用於該組織的目標上,
而非收進人員的荷包裡。

但我相信要給從事這相關行業的人一個基本的薪資保障,
以能在所生存的城市裡維持一定的生存條件為基本,
雖然一般我們會假定最非營利相關工作的人是慈悲的,
是可以不喝水不吃飯不求回報也能活下來的菩薩,
但其實也不盡然是如此。

慈濟能成為台灣三萬個非營利組織裡最有錢的一個,
絕對不全是因為吃素跟無限上綱的愛心。
她們很有頭腦,組織從解嚴以前便穩定成長,
歷經很長的一段時間,也有面臨許多掙扎與困境,
才將四大志業,八大腳印的理念拓展出去。
而他們的志公服務部門的執行長可是挖角自花旗銀行,
學校也一間一間蓋的完滿,從小學到大學。
所以說,出家人可精明的呢,
你看看他們都有了電視台呢。


不過搞鬼的事情還是有,
比方說十年前美國的聯合勸募總裁家中竟出現黃金水龍頭,
台灣的銀行為何成立基金會一樣,
這也許是讓你覺得反感的原因之一吧。

補註:
我覺得一切的一切中最難的,
是在於清楚解釋屬於自己公共服務的使命。

如何能清楚的告訴別人我想做的是如何的需要被重視,
如何能讓人接受,
當在他底心裡已存在著許多對於我的動機意義的質疑,
為何不是台灣是印度,為何不是流浪狗而是綠蠵龜呢。

價值吧,總被期望能秉持中立的原則,
有時不帶情緒,卻解釋不了什麼,
也不可因此發飆,不可無的放矢,
把理想流放在自我滿足的傻與貪。

除了自己對自己釋疑的過程中遭遇的矛盾與衝擊外,
似乎也沒什麼是不能心平氣和地坐下來談。

網頁:
喜馬拉雅研究發展基金會: www.npo.org.tw
南華大學非營系: mail.nhu.edu.tw/~nonprofit/
婦女新知基金會: www.ws0.taiwane.com/awakening
政大第三部門研究中心: 333.nccu.edu.tw/
張明正與王文華的若水: www.flow.org.tw/